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而研学是学生真切感受人文、抚摸历史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鼓励学生在暑假中多读书、练好字、诵读经典,亲身体验社会、家庭生活,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在看书练字诵读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中把良好的品德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素质,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国学部从实际出发,在 2023 年暑假托管服务中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淄博市桓台县王渔洋故居。

王渔洋故居保留明、清、民国时期建筑 108 间,主体建筑为五进院落,规模庞大,雕梁画栋、曲径通幽,茂林修竹,古朴典雅。




忠勤祠石刻琳琅满目,海内知名,有齐鲁小碑林之称。忠勤祠石刻分为原文镌刻和集字石刻。集字石刻系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墨宝中以文选字,集字而成,然后摩勒上石,再请江南高手精工刻成。




王渔洋的先辈十分注重对后世的言传身教。王重光曾制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教育子孙正心术和行迹,慎交友和言语。品味这则家训,拈出的是“道义”和“读书”四字。



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对于明清时期的廉政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于王渔洋毕生践行的为官准则及其家族立家训树家风代代相传,加强自律的传统有了深入的认识,对于“清慎勤”的思想道德理念做了深刻的体会。



在王渔洋45年的仕宦生涯中,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洁己爱民、勤政廉政一直贯穿始终,这种责任与担当,既是古代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承,这也是我们新经典学子养正修能,安身立命的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