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5 07:15| 发布者: gaoyuxia| 查看: 2101| 评论: 0
乱世之中酿苦酒 八年级一班 齐浩然 你生于杜氏,却孤死于扁舟。唐朝的兴盛在你的笔下流淌,酿为意味深远的苦酒。 盛世之时,你豪游山河,参加科举,却在豪兴之时拉开官场华丽外表下的真相,使你对国家命运忧虑万分。 “安史之乱”的到来成为苦酒的前调,与家人逃亡也只是乱世中的陪衬。你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的笔下见苍生疾苦,人情冷暖。你坚守报国理想,投奔唐肃宗,只因为房宦鸣冤,但却差点招来杀身之祸。 品一杯苦酒,见一世兴盛。你在乱世之中,见尽了朝廷手段,压制军权,贬谪贤臣。你被贬关边,只见壮丁披甲,妻子哭送,众生的哀嚎映在眼中,刻在心里,更深深刺入骨髓。 然而,苦酒之中,亦有余韵。你虽被现实的担子压着,却也见人间温情:不离不弃的妻子,为你慷慨解囊的友人以及在路边愿为国献身的老翁、老妇。 你品一杯酒,眼下是森森白骨,却望白骨之下的花苞。哪怕处境恶劣,见尽黑暗,却要抬头歌颂光明的坚强不屈啊!是你甘心“吾庐独破”也要大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抱负与雄心,这又何尝不是“岱宗夫如何”的壮志呢? 见尽人生悲情,品尽一壶苦酒,酒尽人散,余韵独存。你是乱世中的清正,黑暗中的光明,淤泥中的莲花。你坚守自己的报国理想,不因现实折腰。你的苦酒之下有没有蕴藏一丝甘甜呢?是友情、亲情、志向啊! 你苟活于乱世之下,却心系人间疾苦,愿以自己的悲苦换取一世太平。 你——杜甫,在乱世中酿一壶苦酒,于尸骨识人世。余韵绵远悠长,见真情,见人生。 鲜衣怒马———杜甫 八年级一班 武梓辰 一袭白衣,鲜衣怒马,远望泰山,山水虽美,盛唐虽旺,却还是洗不去心中的沧桑。 生于盛唐,又偶遇李白,二人虽是二峰,杜甫却无法勾画出像李白那样的自由潇洒,享受李白那般的自由快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春。”随李白见李龟年,追忆往昔,流露着满满的怀念。又是一次落花时节,又是你我,可好似再也回不去当年的盛世了。 他,曾眺望泰山,心胸荡漾,不知你还记得吗?记得那个满腔豪情,胸怀济世安民的杜甫;记得那个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记得那个与李白为友,是乱世中一抹微光的杜甫。 李白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满腔潇洒散不去。杜甫讲“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心中散不去的,恐怕只有苦难的人民和破碎的家国。 破碎的是家国亦是你…… 做不得高官,做不得闲官,唯望成为乱世中的一抹微光。还记得唐玄宗四处抓人当兵的场景吗?当时的蛮横与残暴好似在杜甫的心中挥之不去,凄凄寥寥,桥头的哭声传到了船尾,惊天动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的命令有人听,可老妇的苦该找谁去诉说呢?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盛与乱。他经历过大唐盛世,亦经历过“安史之乱”。散去的美好理想又随着雨接踵而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是怎样的人才愿意舍身只为百姓不受凄寒?是怎样的人在自己凄寒时还想着百姓? 也许只有伟大的诗圣杜甫才会如此。人民的疾苦在杜甫的笔下黯然生花,饱含着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一心为国为民,他是乱世中的一缕微光。 品诗圣情怀 八年级一班 贾昊天 如果李白是盛唐的风流,那你便是晚唐的风流。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潇洒自在,你的诗中充满悲凉。 年轻的你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你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你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般的凌云壮志。你心中充满期望,有昂扬宏伟之志! 可是天意不如人,“安史之乱”来了,大唐开始衰败,中年的你带着妻儿开始了流亡。流亡途中,你目睹百姓疾苦,国家多难,你的心,几乎被揉碎了。你也更清楚的认识到战争的罪恶。于是乎,你的诗歌一改往日的豪情壮志,转而揭露社会黑暗,饱含对人民的同情。 你以笔抒怀,以行动援助,虽然你自己也是贫病交加,但你仍保持你自己的本心。这也成就了你“诗圣”的名号。你的诗绚丽多彩,写尽世界千变万化;你的诗真切生动,写尽悲凉疾苦;你的诗沉郁顿挫,写尽理想与现实。 透过诗歌,我便这样认识了你——杜甫,一个仕途不顺却要挥毫泼墨留下1400多首诗的杜甫,认识了一个创造了唐诗巅峰的“诗圣”。如玉树临风,尽千山万水,感受世间疾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无少年,却也要道尽这如长安花般的疾苦世间。 衰败中的一丝金光 八年级一班 孙宜祥 他出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荣与兴旺。他与李白结为好友,但未能像李白那样豪放自由。他的诗词,展现了晚唐的衰落与动乱,展现了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也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泪水。他就是杜甫。 年轻时,杜甫心怀远大理想。一次机遇,他站在五岳之首的泰山,望着泰山脚下,心中满腔的热血喷涌而出,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他满怀理想,充满进取之心,昂扬宏伟之志。 可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让繁荣的大唐逐渐衰败。已是中年的杜甫带领妻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逃亡之路。在逃亡路上,连天的暴雨让杜甫寸步难行。流亡途中,他目睹了百姓之痛、国家之难。战争的罪恶使他猛然醒悟。于是,他提起笔杆,直击黑暗的社会,给予百姓深切同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对挨饿受冻的苦难百姓的体恤,是对弱者的同情,也是他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是啊,这就是诗圣杜甫。他以笔抒怀,用行动来实现心志。虽然自己身患重病,但他依然为百姓、为国家而愁苦。正是他这悲惨的人生经历,我们才能认识到忧国忧民的杜甫。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杜甫继承古代士子的独善之志与济世情怀,在江河安澜的太平时代表现出奋发有为的豪迈情调。 杜甫使我的心田芳草如茵,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盛世的少年 乱世的微光 八年级二班 王晨旭 病卧床头,理想中的盛唐仿佛如春花开败,不败的是你笔下的盛唐和那忧国忧民的深深情思与豪情。 三月的洛阳城正繁花似锦,路头的小树上正坐着一位富贵公子,京兆杜氏,在那时也是响动一时的。这位天才少年在家庭影响下,才学突进,心怀大志,毫不谦逊的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有“欲为圣明除弊事”的远大志向。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他不懂其意,但有其心,一匹白马,一壶酒,便能赏遍天下名山奇水。欲往东海的小洲,渴望黄河的汹涌,又期盼着长安的花为他盛开。 求仕之路就在足下,不中无妨,呼李白共饮共谈,何又不是一番情趣?圣明的皇上总能识得贤才,身处长安盛世,又怎能不被打动?粮仓丰盈,人民安康,路不拾遗,军队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不免使他连连写下诗篇。不过,他终究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0多岁的杜甫独自坐在断墙上,四周仍有春的迹象,可眼里却充斥着战火,一夜之间,昔日繁华的都城此刻却战火纷飞。家音难觅。他的诗也从此刻变了。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灾难,统治者的无能,几次上书却无功而返,肚中肠饥,夜无归宿,纵使得职也会弃官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见过生离死别,人间疾苦,写下“三吏三别”,抒发内心怅惘的心情。他本可隐居与老友寻一静乐之地,饮酒访道,但他做不到,他终究是杜甫,是一个充满理想抱负的热血男子,始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重任的现实主义杜甫。纵使“月是故乡明”可仍要披甲上马冲锋陷阵! 同大唐一样,一半是长安城里舞剑、饮酒、题诗的热血少年,另一半则是苦酒满肠,在风雨中大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杜甫,黑暗中最后一丝微光。 牵念天下 泛爱万物 八年级二班 盛宁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风乍起,你于寂寂江面,一叶扁舟之上,唯念其归亲,泛爱人间万物。 杜甫早年,也参加科考,想弄个一官半职,为国家做点事情,所以当了个副科级的小官“左拾遗”,按时上下班,将办公桌擦得锃亮,文件摆放地律诗般整齐,像写美文一样仔细撰写公文,不收贿赂,是个实实在在的模范公务员。虽年少,但也有了一番收复山河的胸怀。登斯山也,望般若众生,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看几度云卷云舒,山河平静,山中人鸟声俱全,唯漫不过年少轻狂的热血,他——杜甫,将书写宏伟之志! 可是,暗流涌动,终究是抵不过“安史之乱”,伟大的盛唐也不再兴旺。他一路逃亡,流离失所,这才看清了大唐的真面目。他目睹了百姓的痛苦,国家的多难,他的心几乎被揉碎了。于是他变得骨瘦如柴,他变得狂羁豪放,为的只是用诗点破昏庸的君主,用诗书写百姓的苦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对挨饿受冻的苦难百姓的深深体恤。唐朝快垮了,他苦闷焦虑地想哭;他竟牵挂着试图重整江山的唐肃宗,但他担心这位临危上台、日夜操劳的皇上能不能吃上一点肉补补身子。他比皇帝还爱江山和社稷。他常紧皱眉头,这不是贪官污吏流亡的眉头,是饱含收复山河、泛爱众物的眉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用笔抒怀,书写苍生。 纯洁之爱,不是爱他的身外之物、之名,是爱人民、爱国家。对生命和万物的赤子之爱,伴随了杜甫的一生。这种爱没有随着时光推移而淡化,没有因为社会的腐败而变质。终其一生,他的纯洁之爱不变。 沧寂江面,孤舟之上,一位苍颜白发的老人身穿白色布衣,侧躺箬篷之上。杜甫已死,但牵念天下,泛爱万物的赤子之心不会陨落。 黑夜中的月光 八年级二班 张函子琦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他,满腔豪情,却未能昂扬宏伟之志。 身出于盛世的唐朝,名门杜氏,祖上多为名人,对杜甫来说也有不少的影响,一身才华却不能被人发现,试中有才华的人却被狠狠的“雪藏”。 甫啊,你与李白交友,却未曾有如李白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自由生活。 你常常惊叹于李白,你向往李白那诗中所不灭的希望,你向往李白远离官场而又拥有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还未曾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可老天却依旧与你作对。你尚未远离官场,“安史之乱”便已经到来,唐朝逐渐由盛转衰,没有寻找到出路的你又当如何?回家相望已经死去的儿子,心中满是苦闷无法诉说。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是你对弱者的同情,也是自己生活一种真实写照。明明白己也穷苦,却处处为百姓思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朝的物价已经翻了翻,本就没有几个钱的你,吃饭可能成为一大难题。你不满黑暗的社会,包含着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 你身着白衣,满脸愁苦,沉重的脚步却衬出你早已对这世道的万般无奈,那又能如何?你的才华不被重视。可你真正愁苦的不是你自己悲惨的人生道路,是愁苦百姓无法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你忧虑,不是自己的三餐如何,是悲悯于国家的苦难。我想,你似是一杯杯的烈酒“无私”而又浓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苍苍茫茫的江面上,孤零零地漂浮着叶子,狂风吹,舟儿走。今在生命尽头心却未曾离开国家。 你一生写下千首诗,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你是黑夜中的星光。 四季中的他 八年级二班 张夏菡 杜甫——“诗圣”,才文如此优美,又却是疾苦一生。 正是一年春景,年少时的他或许也被洛阳美景吸引,春光乍现,杨柳依依,一轮春雨落下,树上缀了绿叶,显得美丽可爱,或许那时,他会上树抽柳梢吹来玩,也许会藏在一处,任他人寻觅,又或许看公孙大娘行健舞,悟得诗之真理。 那是生机勃勃的他,是另一个杜甫,年少轻狂,更别提大唐盛世的他。屡试科举不中,没甚事,与李白——大唐诗歌另一尊太阳并肩而行。或许在某一夏日,几位友人在山间行走,围着火光看太白仙人舞剑,那是轻狂岁月。他比着李白口吻写诗,没了自我,没了理念,求仙访道。或许是某一夏,他再见李太白终看出了不合适,洒脱是诗仙,家国仍诗圣。 高峰即衰落,华丽的背后是用累累白骨堆出的。晚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深秋冬初,“安史之乱”打乱了杜甫的一生,也将他推向文坛巨峰。即便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他也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国重小家,他不能像李白那样“吾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家,有志向,不只为求一官半职,他在寒风中坚守理想,在冬的积雪中耸立。 季节变化,长安早已不似往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时逃离京门,再看胆颤心惊。他又奔上战场,又回归理想,但墨水早已乌黑,容不得白点,或许少说一点,他会是一位安贫乐道的小官,一位优雅的大诗人,但那不是杜甫,他的家国情怀不容他安于现状。冬天的到来是黄泉更替,是战乱,那时的他看尽世间百态,在凄冷的冬日看年过半百的老人过战场,看见连老妪都抓的官吏,看见一去不复返的百姓,他悲、他伤,他写下不朽之作。 四季还在更替,那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已与世长辞,他或许在生命的最后,依旧惦念着国家,胸怀苍。 |
电话:0533-3988999 地址:淄博市高新区尚庄村西首
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 © 2003-2025 鲁ICP备2020048066号 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