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学校首页 学生天地

【全环境立德树人】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华章 ——九年级研学纪实(三)

2024-11-2 10:41| 发布者: 韩雅鑫| 查看: 187| 评论: 0

摘要: 吾辈当自强巩泽熙打开历史书,一个个红色故事映入眼帘,在中学生心里,他们是榜样;在中国人民面前,他们是英雄。山东省是一个英雄好汉杰出的省份,我有幸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也有幸能到英雄纪念馆。第一站便是焦裕 ...
吾辈当自

巩泽熙

打开历史书,一个个红色故事映入眼帘,在中学生心里,他们是榜样;在中国人民面前,他们是英雄。

山东省是一个英雄好汉杰出的省份,我有幸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也有幸能到英雄纪念馆。第一站便是焦裕禄纪念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直到死亡的前一秒,还在为百姓担忧。他曾多次下地考察,带领乡亲们用汗水种下粮食种子。“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是他的名言。不畏艰难,吃苦耐劳,他被更多人发现,党曾多次提拔他,但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继续带着人民走向小康社会。后来因患有肝癌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42岁。当河南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时,悲痛万分。百姓们带着对焦书记的思念以及感激,自发在街上游行,送了他最后一程。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回看了焦裕禄同志的一生。但他的辉煌不止这半个小时就能领悟,他的精神也不会在这半个小时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人生是我们所追求的,他的精神是我们所学习的,他的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在这个战乱时代,如果焦裕禄是代表,那么抗美援朝的代表便是朱彦夫。

朱彦夫,一个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被誉为“中国保尔”。他在受重伤的情况下,饥饿的吞下他掉落的左眼球;经历92天昏迷,最后苏醒,但被截掉了四肢;恢复后,忍着疼痛教人们识字;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咬着笔写下几十万字的巨著......他,朱彦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保尔”。

中国从不缺英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新时代青少年更应不忘来时路,吾辈当自强!

                                                                              韧顽强 无私奉献

孙梦雪

他们如同木柴,燃烧自己来温暖他人他们如同点点流萤,虽然微小却能照亮一方天地他们都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骄阳似火,天空明净,几朵白云点缀其间,不见平日的欢声笑语。每个人都被肃穆的氛围笼罩,耳畔回荡着聒噪的蝉鸣。

此时,我们正处于博山焦裕禄纪念馆内,了解他的生平学习他的精神。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一生都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被调任兰考,那时的兰考是贫瘠的土地,他并未抱怨,反而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他带领人民治沙、种树,可惜他并未亲眼看到成果,在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关心兰考、关心人民......

他死后,毛主席亲自为他题词。是啊,他是该被人们世世代代铭记!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伟大,又岂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

走出纪念馆,蝉鸣依旧,但已不再聒噪,清风拂过,送来一首又一首伟大的赞歌......

有一位战士,身残志坚,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他便是朱彦夫。

1933年,朱彦夫出生于沂源张家泉村,17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但他并没有放弃。坚定的说:“与其腐烂,不如燃烧。”回到家乡,带领张家全村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极限人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韧顽强,无私奉献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高贵品质。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更应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时代精神,为青春谱写一曲绚丽华章。蝉鸣不止,骄阳仍旧,岁月却在不断流逝。在如火的夏日里,让我们向焦裕禄、朱彦夫同志学习,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太阳悄然落下,但我相信有新的种子正在萌发,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定会传承下去!

为人民服务
李雨熙

一百年前是军阀割据、列强来华的乱世,无数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在战争期间,为了国家、民族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焦裕禄参加博山红军游击队。抗美援朝期间,朱彦夫为国远征,在五十年一遇的严寒中,朱彦夫与部队守据山头,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了敌人的进攻。最后,朱彦夫成为了全连唯一的幸存者,但却失去了四肢与左眼。

保家卫国,与侵略者抗争,不惧死亡,是自古以来男儿本色。无论严寒的冬还是炙热的夏,他们都为人民、祖国、民族而奋斗,怀着一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卸下武装之后,朱彦夫与焦裕禄各自奔向了不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焦裕禄来到兰考,为人民除“三害”、治黄土,改变了兰考“沙、碱、涝”三大灾。而在张泉村,朱彦夫看见老家们的生活条件,决定用自己的钱带领人民填土沟、种菜......一盏盏电灯、一口水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焦裕禄四十二岁,用汗水打起田地,用肝癌之痛筑起了人民通向幸福的大门。死后,他的精神仍影响一代代人。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朱彦夫用残疾的双手,写下几十万字的巨著,是“中国保尔”!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积蓄力量,永远跟党走,永远为人民服务!

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闫泽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作为中国保尔的朱彦夫用行动给予了回答。

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这位“中国保尔”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和文化知识,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的巨大力量,源自他心中熊熊燃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身残志坚,笑对人生,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

他的一生辛酸而艰苦,即使生活不善待他,纵使数次与死神擦肩,他仍然选择面对。冲破束缚,为人民而奋斗,将一颗热烈的心寄托给村民和国家。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烈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而朱彦夫是就闪耀着崇高的理想光芒,用一生写生命的宣言

生活中的磨难无法盖过生活的温情,人的一生应当同朱彦夫一样度过,将生命献给人民与事业

红色精神

张夏菡

夏日炎炎,却挡不住那抹红光,焦裕禄的精神仍然普照大地,党的光芒仍在闪耀,红色的足迹依旧前行。

刚一展现的是清初时期被瓜分占领的局面,而被日本占领的人深受苦难之中。抗战期间,他为中国共产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派去河南兰考工作。

兰考经历年灾害,多片土地被黄沙淹没粮食减产亩数多,众多人民成了流民。这是焦裕禄看到的。那一刻,他决心改变这一面貌,过了多少日夜,他想到了翻淤、埋沙和植树造林等方法,几年后让粮食产量重回正轨。但他却因工作繁忙又有前科病症患了肝癌。在一九六四年与世长辞,但他的脉搏还在跃动是他的实干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团结后人终将传承下去。

山东人爱考公这是全国认同的不光是为了铁饭碗更多的是继承上一代的齐鲁精神而时代楷模——当代保尔朱彦夫也是山东人

沂源是他的故乡他的家乡是“三无山村他十四岁随军作战参加朝鲜战役回来时已是失去四肢左眼的人但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二十四岁就成了特级残疾人士但他穿上假肢,当起了村支书,一当就是二十五年。没水,他带人打井,让每一亩果树喝上水没地,他带人沟搭土,新造田亩。身残志坚是他的形容词。

手是没有的,书是亲笔写的。两本书他用两只断夹着笔用口叼着写完的,在精神上又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从土地,从战场,从文学上,献出的那红,让人陶醉,令人振奋。

红色精神永垂不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团结,是国家情怀,是回顾一生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为国效力的满足

中国式的启明灯

        盛宁格

清晨阳光缕缕,照耀四方,步履匆匆的踏上启程之路

原先只在历史书上了解过焦裕禄的英雄事迹但现在却亲身体会随着脚步,我们走进了焦裕禄纪念馆,一进门便看见一座雕像。他身穿白色但又发灰的衬衫,脚穿绿色薄底军鞋,显得又有些破烂。面貌神情着实有些蓬勃,又透露出一丝丝的憔悴深刻了解后才发现,焦裕禄的生平竟如此的不平凡。

建党之初,他带领人民开展工人运动,带领人民走向团结。1941年,他的父亲因为高利贷而自杀,焦裕禄悲痛不已,但决心带领人民往好处发展。栉风沐雨,百炼成钢。在兰考期间,他任兰考县书记因当时环境贫穷,人多地,焦裕禄便下定决心带领人民种树解决治沙、治水、治碱三害,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他得了肝癌,却因不想连累人民,便用杯子扣住自己的肝顶在藤椅上,时间久了,便在藤椅上留下了一个大洞。他曾说过,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吗?对呀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成功。峥峥岁月融烽火,他屡经磨难创奇迹,为人民点亮明灯这就是焦裕禄,中国式启明灯的先锋

打铁先要自身硬这是朱彦夫一生的写照。经历过战争的他很幸运的活了下来,但失去了双脚双腿和一只眼睛他本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想为战士们重活一次人生他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换了9次假肢,并练就了用手腕写字的传奇故事,创作出了诸多具有深刻影响力的著作,现在依旧鼓励着后代。在这之后,他曾带领人民走乡村振兴的道路,植树种林并用自己仅剩的钱去做了简易的图书馆,教会了人民读书写字。“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这是他亲笔所写。他,是人民的骄傲,是他点亮了振兴之光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丁,好男儿就是启明灯,点醒了中国未做完的梦点燃了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点开了中国式的顽强发展。他们是人民的骄傲,是祖国的骄傲,更是民族的骄傲,我们向中国启明灯学习与致敬

英勇不屈的战士

    王淄茹

党的好干部是来自博山区的焦裕禄,他一辈子操劳,他年少时出生于一户平民家庭。家里供他读书,在校期间不仅成绩优异,吹拉弹唱也应样样精通。青年正是壮怀激烈之时,他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党员,进入了哈工大,学习当时的王牌专业焊接。学有所成,为党效力不久后,党派焦裕禄去黄沙肆虐的河南兰考,他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初入兰考,那是个黄沙漫天飞舞的城市,那里有严重的水土流失,他肯定地说要改变人民。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棵泡桐映初心。焦裕禄同志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上,罹患肝病也始终挂念着兰考人民,在大雪天忍受着疼痛,一连走访9个村遍访群众疾苦,用最纯粹的初心、最深厚的情怀彰显着公仆本色。我们要传承并弘扬焦裕禄精神,怀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要把焦裕禄精神弘扬在新时代、践行在新征程,转化成激励我们闯关夺隘、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中国保尔”我们的朱彦夫爷爷,今年高龄93,是参加过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的人。

朱彦夫爷爷所在的队伍接到命令,要抢占250高地,阻击敌人后撤。在11月北地的严寒中,17岁的朱彦夫和战友们拼死战斗。战友们接连牺牲,只剩下他一人搏命抵抗着数百名敌军的疯狂进攻。朱彦夫爷爷在这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历经数十次手术才顽强地幸存下来。他也就此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右眼因受伤视力极差,被鉴定为特级伤残军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既然成了个肉骨噜,无法为国家效力,那么也不能为祖国增加负担。”他应了这句话,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他拒绝去荣军院休养,毅然选择退伍还乡。1957年,朱彦夫爷爷回到家乡担任村支部书记。此后,他用二十多年时光治山治水,带领乡亲耕耘探索,脱贫致富。1982年退休后,朱彦夫爷爷开始尝试用嘴、用残臂“执笔”,历时七年,完成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用满怀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做好每一件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路过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Archiver  

电话:0533-3988999  地址:淄博市高新区尚庄村西首

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 © 2003-2025 鲁ICP备2020048066号   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26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