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
流感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很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从口入,也可通过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小学和幼儿园小朋友互相拿、摸物品。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能够在我们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种。
主要症状
潜伏期1-3周没有任何症状, 发病后会有感染表现, 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 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有发生。
早期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 有些幼儿会发低烧;随着感染加重, 咳嗽症状也不断加重, 发烧加重。
后期剧烈咳嗽, 逐渐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部分宝宝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现。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主要症状
1.眼痒 2.眼红 3.结膜肿胀
轮状病毒肠炎是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性肠炎又叫秋季腹泻,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
轮状病毒肠炎是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性肠炎又叫秋季腹泻,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传播途径
主要是以粪-口为传播途径,也可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直接与感染者接触或者接触其粪便感染,空气飞沫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秋冬季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不留长指甲等。教导小朋友们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从户外回到室内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彻底洗净双手各个部位,包括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用过的纸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如果身边没有纸巾,可以用肘部内侧遮挡口鼻。

合理饮食与锻炼:
冬季天气干燥, 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等,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青菜、西兰花、西红柿、鱼肉等,以增强身体的抗疾病能力。注意饮水卫生: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不喝生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
1. 近期各类传染病高发、频发,请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2. 如果孩子身体不适或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若医院确诊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请第一时间告知班级教师。
3. 遵医嘱对孩子进行治疗,痊愈后方可入校上课。
4. 在孩子观察和治疗期间,家校需做好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教师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