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习俗 大寒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家家都在忙过年写“福”,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大寒养生 大寒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吃。 安心养性,注意御寒保暖 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天气寒冷,上了年纪的人,最好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 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多吃苦味助心阳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进补到尾声 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咏廿四节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宋·苏轼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四季轮回 岁末大寒至,静候春归来 一年终章,至此轮回 只要心怀热望,寒见就是春天 有梦可追,何惧风雪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愿我们冲破严寒料峭 一起奔赴下一场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