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中的“春”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春”字。这个字形体不定,但基本的组成部件都是屮(草)、木、日、屯。以上图第一个字形为例,左边是两个草夹着一个“日”字,右侧是“屯”字。到了小篆,“春”写作:

清代邓石如篆书
尽管形体有别,但“春”仍由“艸”“日”“屯”三个部件组成,只是字形更为规整、秀美。我们想要理解“春”的内涵,必须分析这三个字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新经典国学部 四年级 魏靖霏十岁

新经典国学部 四年级 张鑫赫十岁

新经典国学部 三年级 彭佳怡九岁

新经典国学部 三年级 徐浩然八岁

新经典国学部 三年级 师泽善九岁

新经典国学部 三年级 胡钊斌九岁

新经典国学部 三年级 刘默苏九岁
春分活动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春分养生
春分时节也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春分养生要注意平和。
1.饮食调理,阴阳互补
这个时候的时令菜有春笋、菠菜、芹菜、豆苗、油菜等。春天在五行为木,是青色、绿色,要多吃绿色蔬菜。饮食的原则也是阴阳平衡,在食物的搭配、烹调上,也要注意阴阳互补。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时令蔬菜,如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2.早睡早起,精力充沛
按时睡觉,早睡早起,中午安排午睡,养气除疲,注意精神放松。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
3.走出户外,适量运动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要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勃勃上升的阳气。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泄,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
4.心情调养,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此时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春分之后,很多人会出现气短、乏力、少力懒语、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搏虚弱无力等气虚表现。应利用好春分季节这难得的机会,气虚时补肾气、助胃气、养肝气,可化不利为有益。
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国学部
三年级 义诚班
杨宸宇 春分养生介绍
在这草木勃发的春分节气里,
让我们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让我们一起继续探寻春分的秘密,
寻找春天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