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季春时节,大地开阔
斗指乙,万物至此
皆洁齐而清明,故为「清」
淅淅细雨,山河清秀
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扫墓祭祖
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主题
也是春耕的大好季节
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三侯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发现清明节


清明节下雨了,我发现雨水把大树冲洗的很干净,我遇上我的好朋友,我们都穿着雨衣。


我今天早上打着伞来到幼儿园,雨下的很大,我走路很小心,不能湿了鞋子。我还是很喜欢雨天,因为小花小草需要喝水。

清明柳
清明节自古以来已经和一种植物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柳树。
相传介子推焚于柳树下,晋文公为了祭念介子推,便把这棵柳树封为“清明柳”,从树上折几根柳枝戴于头上,后来人们争相效仿,便形成了“清明戴柳”的习俗。
娃娃们编织柳环戴于头上,并取柳叶进行拓印,以纪念、追思先人。









放纸鸢
春光正好,人间四月“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古人对于春景的烂漫和期许。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蹴鞠
清明节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戏,那就是蹴鞠。用足去踢球,就是蹴鞠。娃娃们也体验了一把“蹴鞠之乐”。孩童蹴鞠,意在乐趣。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拔河
除了蹴鞠,放风筝外,拔河也是清明节的一大习俗。双方人数相同,相互用力,角逐获胜一方。拔河比赛不仅有祈祷丰收的寓意,在当下也成为了一种清明节活动。让我们来看看,娃娃们的精彩瞬间吧!
绘彩蛋
清明绘彩蛋象征着圆圆满满,宝贝们在鸡蛋上画人物、动物、花朵、脸谱、卡通形象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看!宝贝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认真绘制着手中的鸡蛋。
绘完彩蛋一起来玩一玩吧。











乘游船
在江南地区的清明时节,游船赏景是一大习俗。虽身不在江南,但也通过编乌篷船的方式,领略江南的清明春景。





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节祭奠英烈,聆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传颂革命精神。从娃娃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食青团
晋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在介子推被焚烧的这一天,禁止烟火,仅食寒食。逐渐形成了“食青团”,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逐渐成为清明的美食。

娃娃们在老师的示范下学习了青团的制作,同时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揉、捏、塑,团,也得以发展。看着自己亲手做成的青团,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清明养生
衣着:适当春捂,不骤减衣物
清明前后,气温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加之人体肌表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于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骤减衣物不仅容易感冒,对于有心脑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我国民间历来有“春捂秋冻”之说。那么,清明时节到底应该如何穿衣呢?专家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是应该“捂”,气温高于15℃时就不用“捂”了。
运动:适量运动有利于阳气升发
清明之后,气候开始回暖,很多人都会出现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的“春困”现象,改善这种情况,一是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二是要多参加户外活动,与大自然相融,修养身心。同时,注意运动锻炼的时间、强度和衣着的增减,运动之后忌穿湿衣、吹冷风。
清明古诗
清明在当下不仅有追思先人的节日意义,更有踏青祈福的寓意。“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不负春景,不负祈愿。清明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