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1 10:20| 发布者: sjian| 查看: 860| 评论: 0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今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今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活动 田地劳作 夏至正值农作物丰收的时节,田野间,菜地里,收麦插秧,田间一派繁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的丰收源于往昔的辛勤劳作。 经历艰难和辛苦,付出努力,终会获得甜美的果实,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主题班会 消夏避伏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古时,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扇”可以生风,“粉脂”用来涂抹,有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之意。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夏季正是最宜平心静气,修养身心的时候。学一学古人的精神调养法,开阔心胸,神清气和,便能常如冰雪在心,即使烈日当头也不觉难耐了。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饮凉汤 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画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至也是荷花“初露”的时节,老师可以开展以荷花为主题的绘画课堂,让同学们用笔尖感受夏至。 吃瓜消暑 夏日饮食 炎热的夏天里,把握好饮食原则,好好吃饭,合理膳食,才能给身体带来满满精气神儿。高温会让人的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合理饮食对于养生尤为重要。夏季饮食有三个“陷阱”要注意哦! “冰凉”陷阱——小心变成“冰棍脸” 暑热难耐时,很多孩子喜欢吃雪糕、冰淇淋等冷饮降温。然而,雪糕、冰淇淋是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吃多了不仅不易消化,还会降低食欲。尤其是雪糕、冰淇淋的温度都在0℃以下,而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如此悬殊的温差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易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 如果进食冷饮过频或过量,还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作用,引起急性胃炎、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厌食、消瘦,出现黄而暗的特征性面孔,医生形象地称之为“冰棍脸”。 对于冷饮,肥胖者往往“越吃越胖”,瘦弱者往往“越吃越瘦”。这是因为肥胖者原本吸收功能就好,冰淇淋中的脂肪和糖分加剧了他们的肥胖;而瘦弱者平日就体质弱或偏食,冰淇淋吃多了,厌食的毛病愈发严重,影响其营养补充。 “细菌”陷阱——肠炎胃炎找上门 夏季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但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也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且高温天气会加快食物腐败,使夏季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此外,夏季蚊蝇、蟑螂滋生,它们从食物上经过、停留时也会传播有害细菌和病毒,如果人们不慎食用了这些食物,容易患肠炎或胃炎,还会发生其他健康损害。 因此,夏天食用蔬菜、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生食时更是如此;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再次食用时要仔细检查是否变质腐败。 而且,孩子的肠胃更加脆弱,吃到附着细菌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更大的不良反应。所以夏季饮食一定要注意干净和新鲜。 “美味”陷阱——口腹之欲招病害 啤酒、烧烤、小龙虾……夏季美食花样百出,让人们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但是,在乐享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 中医建议夏季饮食宜清淡,因此,像烧烤、螺蛳等美食,只可偶尔吃一顿解解馋,经常食用则会引发上火,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现象。此外,对于街边烧烤或露天餐饮,如果不能确定食物来源是否安全,还是不吃为妙。 夏至养生 1.饮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2.消暑莫贪凉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调心降火 中医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若心事重,阳气与火气互相助长,则神烦意乱,五脏六腑皆受其害,所以要注意调节情绪降心火。 夏至,是一个缤纷灿烂的时节。万物极盛 绿茵渐浓,在这生动热闹的日子里,愿我们感悟美好,向阳而立,努力生长,拥抱无限生机。 |
电话:0533-3988999 地址:淄博市高新区尚庄村西首
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 © 2003-2025 鲁ICP备2020048066号 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260号